全屏 江都市街道地图 江都市乡镇地图 试试看!
33地图-→ 扬州江都市地图[切换城市]-→ 三维地图 网站简介:提供城市三维/卫星/电子地图、区县/街道/乡镇地图、城市概况及旅游简介。
扬州地图 辖区: 【广陵地图 | 邗江地图 | 仪征地图 | 江都地图 | 高邮地图 | 宝应地图 | 维扬地图】 其他: 【地图下载】 【友链

使用说明:点击“全屏”可放大地图窗口;双击地图可以放大地图;按住鼠标左键可以拖动地图显示范围;地图左上角“+”可放大“-”可缩小;“上下左右箭头”相当于按住鼠标左键拖动;点击“三维图/二维图/卫星图”可以切换到当前城市的三维地图、二维电子地图或者卫星地图。


江苏省县级以上行政区划

江都地图

城市概况及旅游简介

江都市位于江苏省中部,南濒长江,西傍扬州市邗江区,东与泰州市接壤,北与高邮市毗连。境内地势平坦,河湖交织,通扬运河横贯东西,京杭运河纵贯南北,平均海拔5米左右。总面积1332.54平方千米(其中陆地面积占85.8%,水域面积占14.2%)。

中文名称: 江都
外文名称: Jiangdu
行政区类别: 县级市
所属地区: 中国华东
下辖地区: 仙女镇,小纪镇,武坚镇
政府驻地: 江都市龙川北路
电话区号: 0514
邮政区码: 225200
地理位置: 江苏省中部
面积: 1332.5平方公里
人口: 107.2万(2008年)
气候条件: 副热带湿润气候区
火车站: 江都站
车牌代号: 苏K
  

基本概况

  江都市属长江中下游平原,境内地势平坦,河湖交织,通扬运河横贯东西,京杭运河纵贯南北,平均海拔5米左右,气候属副热带湿润气候区,年平均气温14.9℃,降水量978.7毫米,四季分明,无霜期较长。位于市区南郊的江都水利枢纽工程,拥有东南亚最大的引排能力,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,具有灌溉、排涝、排洪、发电、通航以及提供工业、生活用水和沿海垦区洗碱冲淤水源等功能,1982年被评为全国优质工程,曾先后接待过许多中外贵宾的参观考察。江都在区域地质构造上位于苏北盆地高邮凹陷的南半部,地下油气资源比较丰富,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000万吨,占全省60%以上,是江苏省石油和天然气主要产区。
  江都早在2500多年前就有人类居住。春秋时期属吴国。秦楚之际,项羽欲在广陵临江建都,始称江都。公元前223年(秦政王二十四年)秦灭楚,地属秦国的广陵县。公元前153年(西汉景帝前元四年)建江都县。此后,县域历经多次演变。1956年江都县西部地区设为邗江县,东部地区设为江都县。1994年7月,撤江都县,建江都市。
  江都市位于江苏省中部,南濒长江,西傍扬州市邗江区,东与泰州市接壤,北与高邮市毗连。全市总人口约107万人,其中农业人口85.2万人,占总人口的79.6%。该市总面积1332.5 平方公里,其中水面积161平方公里。全市耕地面积约103.8万亩,人均耕地面积约1.2亩。江都市气候属副热带湿润气候区,年平均气温14.9℃,降水量978.7毫米,四季分明,无霜期较长,适宜种植多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,是苏北的粮仓之一。截止2008年该市发展高效农业面积累计达53.5万亩,占耕地面积比重51.5%。农副产品资源丰富,蚕茧、棉花、银杏、无花果、猪鬃、杞柳以及各种花木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基地,同时,20多万亩的湖河水面盛产河鳗、甲鱼、螃蟹、罗氏沼虾和邵伯菱等特种水产品。2006年末,全市设有13个镇,分别是:仙女镇、小纪镇、武坚镇、樊川镇、真武镇、宜陵镇、丁沟镇、郭村镇、邵伯镇、丁伙镇、大桥镇、吴桥镇、浦头镇,64个居民委员会,309个村民委员会。
  2003年,全市设有24个镇、1个场圃、4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开发区管理委员会,个居民委员会、561个村民委员会、5333个村民小组。全市总人口1075582人,全年出生人口10820人,人口出生率10.1‰,死亡人数8096人,死亡率7.55‰;人口自然增长率2.54‰。全市非农人口218956人,占总人口20.36%。全市汉族1073977人,占总人口99.85%。主要少数民族22个,1605人,占总人口0.15%。少数民族有蒙古族、回族、藏族、维吾尔族等。2007年末,全市总人口1069008人。
  江都历史上是农业大市,改革开放以来,一、二、三产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。农业保持稳步增产,花木、畜禽、水产等多种经营生产形成了自身特色。工业经济已成为全市经济的主体,形成了机械、电子、纺织、化工、建材、造船等行业,出现了一批重点企业和名特优新产品。建筑业是江都的传统优势产业,有10万建筑大军分布在全国各地,连续四次获得全国建筑业最高奖“鲁班奖”。第三产业发展迅速,形成了一批在全省有较大影响的市场,基础设施、文化娱乐设施配套齐全,教育、卫生等社会事业不断发展。
  江都市经济持续稳定增长。据初步测算,2008年,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6.1亿元,位列苏中苏北第三位,比上年增长14.3%。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.56亿元,增5.3%;第二产业增加值205.74亿元,增长14.9%;第三产业增加值103.8亿元,增长15.4%。三次产业结构比为7.9:61.2:30.9,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2.4个百分点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3376元,增长14.3%。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,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,工业经济总量和效益实现同步增长,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,对经济增长支撑作用显著,财政金融运行稳健有序,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,综合实力不断增强。连续八届被评为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(市),入选“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”,列第48位。现为扬州地区最强的县(市、区),力争苏中率先崛起,历届江都政府都把张家港作为学习和赶超对象。
  江都是扬州地区经济的领头羊,绝大多数经济指标列扬州市第一位,与靖江启东海门并称“江北四小龙”,在未来的数年里,江都将会在苏中地区迅速崛起。四个千亿产业群也在迅速发展,沿江开发如火如荼,可以说,追赶苏南的脚步正在加快。
  2010年,江苏省江都市与上海市黄浦区共同申报的“毛笔制作技艺(周虎臣毛笔制作技艺、扬州毛笔制作技艺)”,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传统技艺项目类别,序号13。

自然地理

   行政代码:321088
  市人民政府驻仙女镇
  2004年底,江都市辖23个镇。
  2006年末,全市设有13个镇,分别是:仙女镇、小纪镇、武坚镇、樊川镇、真武镇、宜陵镇、丁沟镇、郭村镇、邵伯镇、丁伙镇、大桥镇、吴桥镇、浦头镇,64个居民委员会,309个村民委员会。

交通区位

  江都交通发达,素有“江淮孔道”、“苏北门户”之称。
  公路——横穿东西的宁通高速公路与纵贯南北的京沪高速公路在此交汇,328国道、淮江、沿江、江平等国家级、省级公路在江都穿境而过。江都至南京约1个多小时车程,到上海约2个多小时车程,到北京约8个多小时车程。市内村村通公路,形成了以干线公路为主体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。
  铁路——宁启铁路与规划中的江淮铁路、京沪铁路组成了四通八达的铁路网。江都(扬州)火车站拥有直达北京、广州、西安、上海、武汉、成都、深圳、杭州、连云港等多条黄金铁路线,辐射全国东西南北中,客货运输便捷。
  港口——长江、淮河与著名的京杭大运河汇集于江都,形成贯穿东西、连接南北的水路大动脉。江都港为国家一类对外开放港口,雄居长江之滨,为江都搭起了走向世界的跳板。沿长江逆流而上可直达安徽、江西、湖北等中上游地区,顺流而下可直抵上海,国际航班可直达世界各大港口。江都港拥有3.5万吨件杂货码头、1万吨综合码头、三千吨液化气码头、万吨舾装码头各一座,可常年停靠5万吨以下货轮,海关、检验检疫等口岸服务机构配套齐全。
  大桥——在以江都为中心点的一百多公里的长江之上,六座跨江大桥飞跨南北,将江都与上海、南京、苏州、无锡等苏南各大城市连成一体,实现了零距离对接。江都城郊的五峰山过江通道正在规划建设之中。
  航空——在300公里范围内,拥有南京禄口机场、上海虹桥机场、浦东国际机场等中国三大国际空港。获国家批准而在建的“苏中江都机场”坐落在江都境内,距市区10多公里。
  大力推进城乡交通重点工程建设,新建农村公路86公里,新都路南延(至夹江大桥,扬州市邗江区)、黄海路(原张正路)、安大公路江都段等工程相继建成,江海高速建设有序推进,新都路与沿江高等级公路实现对接。全年公路货运量4.3万吨(系统内),公路客运量1031万人次,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448万吨。江都港区改造升级为1.5万吨一类开放口岸,投资2亿元的3.5万吨件杂货码头正式投入运行

文化旅游

  新农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,各类群众文体活动丰富多彩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。文化市场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。大力挖掘特色文化和民间艺术资源,繁荣文艺创作,该市文艺工作者创作的各类文艺作品有1200多篇幅。大型现代扬剧《陈巧云》在省精品大赛中获奖。图书馆改造扩建后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。特色文化普查和“申遗”工作走在扬州市前列。有线电视“进村入户”成绩喜人。2007年,全市有线电视用户数23.66万户,城区有线电视入户率达88.6%,达到苏中领先,全省领先水平,被省广电局等三家单位联合表彰为“有线电视进村入户先进单位”。实现广播有线电视“村村通”,并加快向“组组通”目标迈进。广播电视质量不断提高。成功组织了中国花卉节和经贸文化旅游节开幕式现场直播活动。全年累计发行报纸1599.85万份,发行各类杂志97.17万份。该市被省命名为“扬剧之乡”。蝉联三届“全国文化先进市”。
  江都物产富庶,盛产粮棉桑麻,有"苏北粮仓"之称。宽阔的江面出产河豚、鲥鱼、刀鱼、鱼回鱼等"长江四鲜"。20多万亩湖河水面成为盛产鱼虾螃蟹、菱藕。江都人擅长烹饪,所制作的维扬菜肴细点,使远方宾朋"闻香下马、知味停车"。江都无愧于"鱼米之乡"的美誉。
  江都文化艺术繁荣,这里是风靡全国的《拔根芦柴花》、《茉莉花》、《撒趟子撩在外》等民歌的诞生地,是扬剧、扬州评话重要的发源地。江都的漆器、金属工艺形美工精,名闻遐迩。舞龙灯、赛锣、莲湘花鼓等传统民俗,淳朴丰厚。
  江都是"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"、"中国花木之乡"。丁伙、曹王的花卉苗木名扬四海,盆景剪扎巧夺天工;江都境内的鱼类有90多种,渌洋湖自然保护区鸟类逾150种。
  江都风情淳朴、婚丧喜庆、饮食起居、岁时风俗等各类礼仪习俗代代相承,丰富多彩的民俗世象曾使许多人慕名而来、流连忘返。
  江都旅游资源十分丰厚,如仙女公园、引江水利枢纽、邵伯湖、邵伯铁牛、开元寺、真如寺、波斯龙骧祭等,均体现出一种"清水出芙蓉、天然去雕饰"的独特魅力。
  江都引江枢纽工程
  江都江苏,拥吴楚而连中原,濒东海而纳大川,江淮沂沭泗贯东西,古大运河穿南北,南蕴太湖一明珠,北怀洪泽数镜泊。然低处不胜寒。多有洪水骤汇之险危,常遇暖冷气流交碰之变机,潜存海陆相风暴潮之威逼。大洪年份,江淮并涨,风暴肆虐,海潮顶托,水天一色;大旱时节,河湖干涸,赤地千里,淮北尤甚。故而,一江两地,差莫大焉。
  乾坤得定,水利大兴,领袖又指点江山,绘制南水北调宏图,江苏勇著先鞭。依滨江之势,于江都铸引源三站;承运河之基,拓输水北上通道;倚洪泽诸湖,蓄贮降引之源;选沿途节点,打造多级翻水控制。次第又工成四站,配套涵闸船闸十三。工程始于一九六一年,竣于一九七七年。其间,遇三年自然灾害,遭十载文革浩劫,而江淮儿女,矢志不渝,气吞山河,拓进不息,终成降龙伏虎之鼎器。又经治淮治太修复加固,枢纽完善矣。
  观江都枢纽系统,引长江,连淮河,串湖泊,衔五百流量之江水,攀四十米之高程,越五百公里之坎坷,达淮北千万顷之渴沃,并吞吐淮河里下河之潦涝入江。从此,淮北旱涝无虞。流泉鸣处,陇亩平添锦绣,粮仓涌立;碧波荡时,街衢插翅腾飞,万象更新。此则江都水利枢纽工程之为也,其效其益,难述备矣。
  迩岁,南水北调三线筹划就绪,引江济淮之东线先启扩容,江都龙首,再露峥嵘。会期滔滔江水,逾黄淮而穿泰岱,济海河直达京津,泽润齐鲁,碧染幽燕,其膏民济世之功,可与日月同辉也,是为记。
  注:江都水利枢纽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。2003年,管理处成立40周年之际,在一站上游立一巨石,取名“源头”,以此纪念。水利部水利经济研究会秘书长(原水利厅政策法规处处长)祁正卫专门为此撰写碑文。...

名人

  董恂
  郭东坡
  江上青 
  刘力上 
  刘重民
  毛如柏 
  束星北
  王少堂
  汪中
  肖锋
  徐芝纶
  许晓轩
  释星云
  吴志明
  宦军
  朱自清
  王伯龄
  方靖
  孔庆桂
  谭辅烈

苏中江都机场

  苏中江都机场(暂定名),简称“苏中机场”,由泰州市与扬州市共同建设,位于江苏省江都市。
  苏中机场是《江苏省民航“十一五”至2020年发展规划》中近期(2006年-2010年)建设的机场之一。根据规划,苏中机场2020年前进入中型机场之列。按照一次规划、分期建设的原则,苏中机场按国内航空支线机场标准规划建设。本期工程目标年为2020年,设计年吞吐能力90万人次、货物吞吐量1.8万吨,飞行区指标为4C,跑道长2400米,航站楼面积11500平方米。工程投资估算9.11亿元。机场终端目标为1条跑道,3万平方米航站楼,设计年旅客吞吐能力300万人次,货物吞吐能力6万吨。主要为扬州、泰州地区提供民航服务。
  苏中机场的选址报告已于2008年2月经国家民航总局审查批准,同意扬州江都市丁沟镇为新建苏中机场的首选场址。2010年2月初,经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批复同意,在苏中地区的江都新建苏中民用机场。苏中江都机场是《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》确定的新建机场之一,系国内支线机场,由扬州、泰州两市联合共建,位于江都市丁沟镇境内。航站区按近期满足150万人次的年旅客吞吐量设计,机场项目和集疏运系统建设总投资约16亿元,计划于2012年正式通航。该场址距扬州市公路距离30公里,距泰州市公路距离20公里。
  苏中机场已经于2010年1月16日奠基。

水利概况

  我市地处长江下游北岸,京杭大运河东侧,西傍历史文化名城扬州,水系发达,水源条件优越,京杭运河、通扬运河、盐邵河纵横交错,境内南有长江,西有淮河入江水道,通扬运河横贯中部。长江、淮河两大水系交汇于我市三江营,全市以引用江水为主,我市是长江中下游一座新兴的滨江园林生态城市。
  我市城区范围内有金湾河、芒稻河、高水河纵贯南北,新、老通扬运河横穿东西,著名的江都水利枢纽工程就座落在城区西南部,是我国“南水北调”东线源头工程,4座抽水机站共装机33台套,装机总容量49800千瓦,设计流量400立方米/秒,具有灌溉、排涝、调水、洗碱、冲淤、发电、航运及城乡工业、生活用水等综合利用功能的水利工程。
  我市总面积1332.5平方公里,水面积161平方公里,市内由南向北共分为5个区域,其水系及工程情况分别如下:
  一、沿江圩区
  1、基本情况。沿江圩区位于我市南部,涉及嘶马、大桥、江都三镇,区域面积83.26平方公里,圩区内地势低凹(地面高程在真高2.5—3.5米左右),南受长江洪水威胁,北受通南高沙区高水压迫,遇雨易涝。
  2、主要水利工程。沿江圩区水利工程主要由圩区堤防(含江堤和返坎堤)及圩区引排工程组成。
  (1)江堤。沿江堤防主要用于防御长江和淮河归江道洪水,堤防总长40.8 公里,其中,金湾河堤防4.2公里,芒稻河堤防10公里,夹江堤防11.3公里,长江堤防15.3公里,堤顶由东向西渐高,高程在8.8—9.1米之间,顶宽6米,内外坡比1:3。江堤按100年一遇设计,挡洪标准为6.89米。
  (2)返坎堤。返坎堤位于圩区北侧,主要用于防御通南高沙地区的高水。返坎堤总长29.21公里,堤顶高程为6.0米——8.5米,顶宽3米,坡比1:3,返坎堤设计挡水高度为5.5米。
  (3)主要引排河道和控制建筑物。沿江圩区有14座穿江堤引水涵洞,33座排水涵,10座引排涵洞,排涝泵68台套,抽排流量57立方米/秒,圩内引排以小河道为主。
  3、沿江圩区水情。沿江圩区引水主要依靠江堤引水涵洞自流引水,其防汛防旱工作重点是江岸防坍治坍、长江防洪和圩内防涝,长江防洪警戒水位为5.32米,历史最高水位为1996年的三江营水位6.27米。圩区防涝警戒水位为2.2米至3.2米,超过警戒水位时,需开机抽排。
  二、通南高沙区
  1、基本情况。通南高沙区南临沿江圩区,北至新通扬运河,涉及嘶马、大桥、吴桥、浦头、塘头、花荡、宜陵、江都镇等8个镇,区域面积364.14平方公里,该区域地势相对较高(真高4.5—6米左右)。
  2、主要水利工程。通南高沙地区水利工程主要由引排水河道和控制建筑物组成。
  (1)主要引排河道。通南高沙地区主要通江引排河道由红旗河(15.8km)、白塔河(18.2km)、向阳河(12.9km)、姚港河(4.2km)等河道组成,区域内还有老通扬运河(28.5km)、北箍江(5.23km)、灰粪港(15.3km)等骨干引排河道。
  (2)主要建筑物。通南高沙地区引排水建筑物主要有通江闸、河口闸、九龙闸、杨湾闸、姚港闸等沿江水闸及九龙闸翻水站、通江闸翻水站和浦头套闸等引排闸站组成。
  3、通南高沙区水情。通南高沙区设计灌溉水位为真高2.5米,灌溉季节,当区域内河道水位低于2.5米时,依靠九龙闸、通江闸、河口闸等工程通过向阳河、红旗河、白塔河、姚港河等河道,在长江高水位或高潮时自流引水,提高水位,保证灌溉。在长江水位低于灌溉水位时,也可通过通江闸翻水站和九龙闸翻水站提引江水补充供水。通南高沙区的排水一般经红旗河、白塔河等河道自排入江,当江水较高,自排困难时,启用通江、九龙闸翻水站抽排,也可经省防指批准后,通过浦头套闸向引江河排水。野田河南接工程实施后,可通过塘头套闸及翻水站增加引排水量,提高通南高沙地区引排能力。通南地区1991年大水时,内河水位猛涨,长江持续高水位,无法自排,出现历史最高水位,向阳河水位达5.45米。
  三、通北高地
  1、基本情况。通北高地位于我市中部地区,南临新通扬运河,西至高水河,北与里下河圩区和昭关灌区相接,范围涉及丁伙、双沟、邵伯、丁沟、宜陵、麾村、郭村、永安、樊川等9个镇,区域面积189.96平方公里,地面高程在真高4—7.5米之间。通北高地分为两个水系,一个是三阳河以西,昭关灌区以南,地势最高,在真高5.0——7.5米左右,涉及双沟、丁伙、邵伯、宜陵4个镇,该区域内水系为独立水系。其他通北高地属里下河水系。
  2、主要水利工程。通北高地水利工程主要由引排河道和控制建筑物组成。由于部分通北高地属里下河水系,其水利工程在里下河圩区中介绍,这里主要介绍三阳河以西,昭关灌区以南的独立水系的水利工程。该区域的主要引排河道有邵仙河(5.7km)、老通扬运河(28.5km)、小涵河(21km)和顾圩河(8.2km),引水建筑物主要是邵仙闸洞、谈庄洞、肖桥洞和玉带洞,水源来自于高水河,排水建筑物主要有小涵闸、横沟闸、丁伙闸。
  3、通北高地水情。该区域设计灌溉水位为2.5米,但由于河道淤浅日益严重,目前灌溉水位标准达到2.7米以上。主要引水建筑物邵仙闸洞属省管工程,因此,引水时需得到引江管理处批准同意。该区域原排水出路是通过老通扬运河向东入海,泰州引江河工程实施后,切断了排水出路,现在是通过小涵闸、丁伙闸、横沟闸自排入里下河,但由于省厅规定,高地水不得排入里下河,因此,该区域实际已没有规范的排水出路。2003年汛期,该区域水位达到4.9米,部分地区受淹。
  四、沿运自灌区
  1、基本情况。沿运自灌区位于我市西北部,西临京杭大运河,涉及邵伯、丁伙、真武、昭关、丁沟、永安等6个镇,面积189.96平方公里,地势较高,地面高程在真高4——5米左右,灌区依靠引大运河水源实现自流灌溉。
  2、主要水利工程。该区域为自流灌溉地区,水利工程主要是各级自灌渠道及控制建筑物,灌区内有总渠1条长15公里,干渠5条长42.6公里,支渠289条215.3公里。灌区共有各类涵闸7642座,均为进水控制涵闸,其中,总渠渠首昭关闸为灌区总进水闸。灌区在二干、三干和五干渠中部设有三座补水站,用于灌区尾部补水。灌区排水主要通过戚墅河和盐邵河等河道排入里下河。由于灌区各级渠道均高于地面,所以确保渠堤安全特别是总干渠堤防安全是灌区防汛工作的重点。
  五、里下河圩区
  1、基本情况。里下河圩区位于我市东北部,涉及永安、真武、凡川、小纪、高徐、周西、武坚、吴堡、麾村、郭村、昭关等11个镇。区域面积342.83平方公里。该区域地势低凹(真高1.6——2.5米之间),河网密布,易涝。
  2、主要水利工程。该区域的水利工程主要为骨干引排河道、圩堤、圩口闸、排涝站等工程。
  (1)圩堤。我市里下河圩区现有圩口143个,圩堤总长度794.7公里,圩堤标准为“四五三三”,设计挡水高度为真高3.5米,目前达标圩堤总长度为362.59公里,顶高不足真高3.5米的圩堤尚有66公里。
  (2)圩口闸、站。我市里下河圩区共有圩口闸525座,排涝站215座,排涝总动力9798KW,排涝流量为267立方米/秒,排涝模数达到0.78立方米/秒/平方公里,为五年一遇标准,现尚需新建圩口闸71座,改造圩口闸79座,新建排涝站71座,机改电21座。
  (3)主要引排河道。里下河圩区除各镇圩内引排河道外,市属主要引排河道有新通扬运河(28.7km)、三阳河(25.7km)、野田河(28.37km)、盐邵河(48.6km)、龙耳河(27km)等。引水主要通过引江枢纽的东、西两闸自引江水,排水通过引江抽水站和泰州引江河抽水站抽排入江。
  3、里下河圩区。里下河圩区原设计灌溉水位为1.0米,现由于河道淤浅,灌溉水位已提高到1.2米,灌溉季节,水位低于这一水位时,开启引江东、西闸引江水入里下河。里下河圩区挡涝警戒水位为1.7米,当里下河水位高于这一水位时,引江抽水站将开机抽排,1991年,我市里下河水位达到历史最高为3.31米。
  六、京杭大运河和淮河入江水道。
  京杭大运河和淮河入江水道位于我市西侧,是长江以外穿过我市境内的一大流域性河道。
  1、京杭大运河。现为南水北调的东线工程的主要送水河道,在我市境内总长度37.7公里,由南向北由高水河和里运河两段组成,高水河堤防长22.77公里,堤防顶高为10.16——11.92米,顶宽5——10米,坡比1:1——1:3,设计挡水高度8.5米。里运河堤防长14.93公里,东堤顶高为10.7——10.42米,顶宽10米,坡比1:2,设计挡水高度8.5 米。京杭大运河水位由引江抽水站控制。
  2、淮河入江水道。我市境内淮河入江水道为邵伯湖段,总长度20.03公里,设计最大泄洪流量12000立方米/秒。邵伯湖东堤为我市境内唯一的一级堤防,堤防长度20.03公里;堤防顶高为真高9.9——11.9米左右,警戒水位为7.75米。去年汛期,崇湾凹段水位达8.98米。


 
 世界都市:
(以国际公司的“高级生产者服务业”供应,如会计、广告、金融和 法律为城市排名) )
青岛网络警察 中国互联网协会 好耶广告网络  
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 

110报警服务 无线互联网业自律 

同盟
为了方便下次访问,请牢记【33三维地图】网址www.33map.net,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。
Copyright©2011 中国三维地图网(www.33map.net)-33地图 蜀ICP备05005342号
All rights reserved